以孝心侍亲、用忠心从教
——建筑工程系副教授李娇娜的人生追求
自古忠孝不能两全,她却把忠孝做向极致。她就是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、教学岗位能手、抗震工作先进个人,市政工程技术专业骨干教师的李娇娜副教授。
她来自于内蒙古,有着草原人民特有的爽朗,从长安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,带着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,满载着回报社会的激情,不远千里,孤身来到在线博彩平台任教。
家庭变故,笑对生活苦难
2012年,李娇娜的母亲因多年糖尿病突发脑梗致半身瘫痪,卧病在床,生活无法自理,父亲因照顾母亲也积劳成疾。李娇娜姐弟俩共同担负起照顾父母的重任。她忙碌的身影经常往返在学院与内蒙古老家。父亲去世后,李娇娜考虑到弟弟照顾母亲有诸多不便,于是在2015年,她毅然把母亲接到成都,承担起独自照顾母亲的重任。多年来,她坚持一边照顾母亲,一边坚守好三尺讲台,面对家庭变故,她想方设法克服困难,工作中兢兢业业,病榻前尽心尽力,任何一边都不敢疏忽和懈怠。2015年10月,李娇娜参加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在青白江区举办的BIM技能应用培训。培训机会难得,为了不耽误培训,同时又能照顾好母亲,她坚持把母亲带在身边,一边培训一边照顾母亲。2018年暑假,学院组织教师到北京大学深造学习,她只好让亲戚帮忙照顾母亲,亲戚二话不说来到成都,她才放心北上。同事们知道李娇娜的家庭困难,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主动给予了很多理解和帮助。2022年元月爷爷病重时,想见孙女。道桥系同事乔晓霞及时伸出援助之手,帮忙照顾她母亲好几天,让李娇娜及时去见爷爷最后一面。一路走来,艰辛的汗水不知流了多少回,但她始终任劳任怨、默默不言,且自我勉励、乐观上进,每次见到她,总是笑呵呵的,没有一丝愁云,仿佛生活的重担从不曾在她身上。
她说,自她记事起,父母对爷爷奶奶、外公外婆的孝顺,对亲戚之间、邻里之间的友善就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脑海里。父母虽然文化不高,但从小就教导他们百善孝为先,她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耳濡目染地长大。来到交院这个大家庭以后,身边的同事乐于奉献的品质也影响着她。这一切都凝聚成感恩、理解、包容、信任的无穷力量。
心怀感恩,站好三尺讲台
李娇娜很喜爱教师这份职业,很享受在讲台上给学生上课的时光。记得刚到学院任教的前几年,她常常困惑于经验不足、能力有限,为了提升教学效果,她主动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,挤出时间学习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心理学。每晚,在照顾母亲入睡后,她继续伴着一盏台灯,开始钻研教学,编制教案,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。课后复盘,反复的查漏补缺,不断完善。在学习了加拿大“六步教学法(BCIT)”后,她积极融入到课堂教学和教研中,并在多个国培、省培项目中积极研究推广。终于,功夫不负有心人,她的教学得到了师生的肯定,学生上课的抬头率不断提高。
她反复打磨课程,将《博彩365体育》一路从院级精品课打造成省级精品课、省级在线开放课程、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以及四川省“十四五”规划首批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。她还根据教学任务需求,主编参编教材,如《博彩365体育》《在线博彩平台》《在线博彩平台》等,多达9部以上,并在各类期刊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,主持参与科研教研项目40余项。
她并不满足于个人优异的教育教学成果,她深知,没有学院和系部的培养,没有同事的团结协作、及时援助,她一个人在教育教学的路上无法走远。她要做的,就是将组织的培养、同事的关心作自己继续前行的不竭动力。
爱生重教 传承高尚师德
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的那一刻,她正在给学生上课。学生一时间惊慌不已。她一边安抚学生情绪,一边组织学生有序撤离,待最后一个学生跑出教室后,她才离开。三年疫情期间,她每堂课都会为学生准备口罩,提醒学生做好防护。对贫困学生,她总是格外关心,嘘寒问暖。对学业困难学生,她挤出时间为他们“开小灶”。学生们亲切地叫她“娜姐”,她用自己实际行动诠释了爱生重教的诺言。
为了适应新的教学需要,李娇娜结合教学实际,组建课程研究小团队,共同努力探索“活页式教材”的开发与应用。作为团队发起人,她要求自己做到先学先用,多学多思,经常组织团队一起研究探讨教学过程的实施与应用,在反复的实践中不断优化课程设计,把教学不断引向科学化、实用化。对新进的年轻教师,她经常主动施以援手,在教学组织、教研教改等工作中,分享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,帮助年轻教师少走弯路。她说,自己刚工作时,得到了不少同事的帮助与提携,现在她也会传承这种互帮互助的精神,尽己所能,去帮助更多的人。
李娇娜用她10多年来对母亲细心耐心的照料,改写了“久病床前无孝子”这句俗语;用她近20年坚守一线教书育人的成果,践行了躬耕教坛的庄严承诺。她用真爱诠释人生的意义,用坚韧的行动立起标榜的标杆。一个自立自强的女孩,用孝心、爱心、真心做音符,用理解、包容、感恩为线谱,演奏出和谐激昂的协奏曲,唱响了爱校、爱家、孝敬、担当的主旋律。
作者:张兵胜